hiddenImg

格雷迪奧股份有限公司 營運長

26-30歲

離開新創想轉職卻屢投無果,是學經歷還是履歷呈現出了問題?

各位先進好,我目前處於待業狀態,想向大家請教一些關於職涯發展的問題,誠摯希望能獲得一些建議與回饋。

我過去曾就讀中字輩大學的生技博士班,後來因與指導教授共同創辦新創公司而選擇肄業,並擔任公司營運長一職。在創業過程中,我主導並成功申請三項來自國科會與經濟部的創業計畫,總計爭取到約2,600萬元補助,另協助公司獲得600萬元天使投資。若計入公司成立前的籌備階段,累積相關實務經驗約四年。不過,由於早期仍為在學身分,並由教授提供獎學金支持,因此前三年未有勞健保紀錄。

近期因與公司在理念上出現分歧,我決定尋求新的發展機會。我的專長在於策略規劃、商業模式設計與營運管理,也樂於探索跨領域合作與市場應用,因此積極投遞與這些職能相關的職缺。

然而,在履歷投遞近兩個月後,始終未獲得面試邀請。原以為擁有政府高額補助與新創募資的實績,能成為我轉職的優勢,但目前的反應似乎未如預期,讓我不禁開始思考:
 • 是否因為我博士肄業、選擇創業的背景,讓企業在解讀履歷時產生疑慮?
 • 還是說新創經驗在某些產業眼中較難視為「正式工作經歷」?
 • 抑或是在目前市場狀況下,兩個月尚屬正常等待期,應該再多一點耐心?

我理解轉職不易,也明白從新創領域跨足其他產業需更多準備與調整。誠摯希望能聽聽大家的經驗與建議,無論是方向修正、履歷優化、或是職涯策略,對我而言都是莫大幫助。

謝謝大家撥冗閱讀,也謝謝願意分享意見的每一位。

回答 10觀看 2048
回答 10

黃勝您好,看到您的背景真的覺得很精彩,但我想跟您聊聊幾個比較少人提到、但對您可能會有「關鍵影響」的面向。以下是我幫您梳理的幾個思考切角:

一、從「創業者」→「專業經理人」的認知切換:你給人什麼印象?
很多人看履歷,第一眼不是看你做了什麼,而是「這個人會不會適應我們公司文化?」
這是一個認知問題;在傳統企業眼中,「創業者」有時會被聯想為:意見強、難管、有自己一套、不願服從體制。這不是你真實的樣貌,但如果履歷或口語表達沒處理好,就會被貼標籤。我的建議是:讓你的語言從「我主導」「我推動」多一點轉為「我如何整合公司資源」、「我如何協調部門」,這樣會更像一個成熟的管理者,而不是帶著創業氣場的獨行俠。

二、你不是沒有資歷,而是「還沒有被對的企業理解」
這是一個市場理解落差問題。你有策略力、有募資力、有實戰經驗,但你不是走標準企業晉升路線,所以企業不知道要怎麼把你「放」在哪個職等上。換個說法來幫企業分類你;或說是你要幫企業「認識你是什麼等級的球員」,而不是讓他們自己猜。你可以在履歷寫一句類似:「具備等同資深產品經理層級的營運整合能力,曾主導完整募資、專案、營運流程設計」,這樣他們就知道怎麼安排你的位置。

三、你正在使用「高密度履歷」打「低理解成本」的市場
你現在的履歷屬於高含金量,但需要花時間理解。問題是現在大多企業HR或主管沒那個時間去讀懂你。簡單幾個例子:你寫「主持國科會專案、申請補助金額2600萬」,對很多企業來說,這等於「研究專案」,跟商業操作沒關係。但你若寫「為新創團隊建構募資計畫、編列財務預測並完成跨部會簡報」,這聽起來就跟商業更接近了。
因此,我建議你可以重新包裝用詞,把科技計畫轉譯成商業價值語言,例如:「成功取得早期資金以支撐產品開發期,完成財務與策略規劃的整合」等等。

四、給企業一個「用你」的低風險起點
企業不是不想用厲害的人,而是怕「用錯你」會吃力不討好。尤其你背景太特別,他們會怕你很貴、難管理、不能融入,所以我認為你需要作「認知框架調整」;亦即與其讓企業「猜你能做什麼」,你要直接幫企業「設計你的用法」,我的建議策略是:增設一段自我介紹說明:「我了解自己從創業背景進入企業需要磨合,因此目前以中階策略企劃、事業開發、PM職位為目標,期望穩定成長、與組織共同發展」。
類似這樣的說法,會讓企業覺得你接地氣、有溝通感,也不會一來就想空降總監。

五、如何讓人「記得你」——打造一個故事主軸(Narrative)
你現在的履歷比較像是在秀戰績,但缺一個「故事」。沒有故事,人家記不住你。
你的故事線可以是:「原為學術研究者 → 投身創業實戰 → 擅長把技術資源轉化為商業成果 → 現尋求企業內部管理/事業開發職位,期待從創業者轉型為專業經理人。」這樣的故事有前因、轉折、目標,也容易引起共鳴。履歷首段就先放這一段,HR才不會誤讀你。

六、補充:是否該繼續創業?

老實說,你的經歷在創業圈是極具價值的。你不是不能回企業,而是有機會「兩邊都能選」。如果近期持續轉職碰壁,不妨思考「先以顧問或策略PM接案」累積與企業合作經驗,也可能因為合作成績而轉為內部轉職。

最後,給你我最衷心地的建議:
你不是不夠好,而是太多公司還看不懂你有多好。那就別讓他們猜,讓你自己主導你的故事與定位。當你被人看見的時候,也就是你一展長才,發揮實力的時候。

期待你在適合你自己的位置上閃閃發光👍

3人拍手
1人肯定

您好,

您並未透漏履歷表中想要應徵的職務或位階,所以很難判斷始終未獲面試邀請的原因。但我不認為您列出的三個原因是影響關鍵。
1. 有許多優秀人士博士肄業,但在過程中,歷練了許多企業界所需求的技能,就像您說的,創業。
2. 新創的經驗是個人歷練的加分項,從無到有的過程學習 “創業計劃書(Business Plan)”的規劃能力,也包含產銷人發財五大面向。這就是正式工作。
3. 如果求職方向明確,優化履歷自傳,兩個月內應該可以找到目標。

您的專長在於策略規劃、商業模式設計與營運管理,一般來說,企業徵求具備這些專長的,基本會是有10年以上實務經歷的高階人士。反觀您只有約4年的經驗,雖為 ”營運長”,但是新創公司在起步時通常制度不全 (如您所說三年未有勞健保),員工個位數,對企業來說,充其量只是 “專案負責人”,還無法在經營管理面挑大樑。所以,為了說服企業青睞您的背景,在履歷中必須列出您可以量化的 “貢獻實績”。如果只會規劃沒有成績,等於紙上談兵,就比較無法吸睛。

建議您思考後,明確自己意願的職務名稱,然後至104履歷診療室選擇Giver協助您優化履歷表,這樣會比較具體。
 https://resume-clinic.104.com.tw/

以上意見提供參考。

2人拍手
1人肯定

查看2則回覆

親愛的年輕朋友你好,看到你的經歷讓我想起自己年輕時也曾面臨過的困境。讓我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,跟你分享一些看法。

首先,你擁有的經歷其實相當難得。能夠在新創公司擔任重要職務,還成功爭取到政府補助與投資,這些都證明了你的能力。不過,我理解你現在遇到的困擾。

關於你提出的幾個疑問,讓我一一回應:
對於博士肄業的背景,在台灣職場確實可能會遇到一些刻板印象。但重點不在學歷完整與否,而是要著重說明在求學過程中所獲得的專業知識與能力。你的經歷顯示出很強的執行力與跨領域整合能力,這些都是職場上的寶貴資產。

新創經驗絕對是有價值的工作經歷。不過在撰寫履歷時,建議你可以更具體地說明:在營運長的職位上,你實際負責的業務內容、達成的具體成果,以及培養出什麼樣的核心能力。這些都是企業非常重視的實務經驗。

關於等待期的問題,以目前的就業市場來說,兩個月的時間確實不算太長。但我建議你可以同時進行以下調整:
1. 履歷重點調整:將新創經驗轉換成企業最需要的能力描述,例如:專案管理、資源整合、跨部門溝通等。

2. 擴大求職管道:除了主動投遞履歷外,也可以透過LinkedIn等專業社群網站,或是參加相關產業的實體交流活動,擴大人脈網絡。

3. 針對性準備:研究目標公司的需求與文化,讓履歷內容更能對應企業期待。

4. 強調成果導向:具體列出在新創期間達成的量化成果,例如:爭取到的資金數額、完成的專案數量等。

5. 持續學習:可以利用這段時間,進修一些目標職位所需的專業證照或技能,展現自我提升的企圖心。

以你的背景和能力,相信只要方向對了,一定能找到適合的發展舞台。重點是要把你的特質和經驗轉化成企業看得懂的語言。

如果你需要更具體的履歷修改建議,我很樂意提供協助。別忘了,找工作是一個過程,保持耐心和信心很重要。

以上的回應內容是我運用生成式AI獲取資訊並協助撰寫的,最後結合了我的個人經驗和見解進行了調整。祝你求職順利!

近 2000 位各行各業的 Giver 解答

還可以一起加入討論唷!

還沒有 104 帳號嗎? 現在去註冊

2人拍手
1人肯定

查看1則回覆

問題沒被解決嗎?邀請GIVER來回答!
找不到想看的內容嗎?

大家都在搜

發問
發問
OSZAR »